今天去工作了一天,尝试转职的第一天。
早上六点半起床,见还有时间,便抄录几篇旧日记到博客。到了九点,吃奶奶和爷爷准备的粗粮稀饭,还不够,再吃一个包子。到了差不多九点半,骑着我的小电驴去上班了。
路上看见交警在体育馆边的非机动车必经之关隘怼电动车。怼下了一个没戴头盔的,我路过时交警正往那人脸上拍照。嗯嗯,还好我有戴头盔。明天不走这条路了,绕其他路走。
到了昨天面试的地方,里面有人正在工作,敲击键盘的声音响个不停。他们让我随便找个空位坐着等,有人会带我们去办公区。电商运营的工作地点不在面试的地方,而是小区里某栋居民楼里一间住宅。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也是今天来干运营。
到了工作地点,客厅还蛮大,有几个人正在工位玩手机。我们分配好座位后就开始学习拼多多的上货操作。简单来说,就是根据鞋子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编码,在某批发网站找到对应供应商的鞋子实物图,根据该网站的图片和鞋子特征,用手机拍照找相似,找到相似物品在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品图片,然后把这些图片用浏览器插件全部下载成压缩包。接着在自己店铺创建相同的商品,填写信息并上传压缩包里没有水印LOGO的图片。
由于平台推荐算法的特殊性,普通上架一两个商品完全不会有人来光顾,所以需要我们大量地上架类似商品,以及最好用PS添加自己店铺的水印。之后店铺上了链接,用户就能下单购物。我们的收入来源于商品的购买量,商品差价高低不会影响收入。用户购买越多,我们收入越高。
按这种赚钱方式,只有创造出至少一个销量爆款的产品,我们的月薪才能达到5k的水准。而这种爆款现象的出现,需要耐心仔细地经营店铺,以及开设大量店铺和铺设大量商品。许多类似公司会聘用【电商运营助理】这种职位来专门上货和P图去水印。一人单打独斗,快则两三月得到不少于1k的收益,慢则工作了半年月薪仍不足3k。
我们作为员工,在老板口里则是【合作伙伴】。所谓合作伙伴,就是没有劳动合同的员工,最多签订【合作协议】,平时老板不会管我们太多。一方面,我们赚钱了五五开,老板分得一半利润;另一方面,我们干了几个月基本没挣到钱最后离职,店铺还在老板手里,老板可以继续找人经营店铺,对老板而言损失只是一点点电费。更不用提社保和工伤险之类的东西。
上午干了两个小时,回家吃中饭的路上开始思考有没有必要继续干下去。下午一点回到工作地点,尝试自己铺货,直到晚上八点下班。一整天上了14个商品。嫌麻烦,干一会儿刷刷招聘软件寻找其他工作,然后上一个商品,再接着找工作。
待在这里的意义,恐怕是不会为找工作而焦虑。早上刚了解工作内容自己铺了几次货后,便明白这工作我干不来。考虑到学习的必要,寻思可以干一个月再跑。中午回工位干了几个小时,心想不行啊好无聊,真的好无聊,跟运维比起来这个工作就是流水线式机械化操作,待不到一个月,最多待一周。快到下班时,屁股坐得生痛,心想坚持到第三天就跑。直到晚上八点下班回了家,向爷爷奶奶大吐苦水,说着明天不想去了。爷爷奶奶有点失望,毕竟我在家里待太久了,他们希望我多出去活动活动,即便赚不到钱。
洗完澡后转念一想,如果不去了,待在家里又会开始焦虑。不如去那儿坐着找更合适的工作,找到个可以去面试的就跑,反正老板不管我们工作量。这不就像是近年出现的【付费上班】么,只是我们不用付费,想工作就工作。
老家这边没有合适的运维工作了,只能找大城市的工作。这意味着如果我想回到老本行,就必须离开老家,离开爷爷奶奶独自生活。我总感觉还有什么没准备好,没准备好独自生活。明明上个月总说八月份要去S市独自生活,现在真到了八月,就怕得浑身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