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YMY 2022-9-4 PM
开学十天了,也上了一周的课。虽然是网课,但某种程度上网课恰恰给了我思考的时间,若是到教室恐怕走路和上下楼梯的时间就够受的。六楼真的难受,每次登到四楼就开始吐槽,这不会习惯的。
说实话,来这里或者说目前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那疫情来的突然,使得我没有好好的与家和暑假的一切道别。非常的仓促,我在火车站等待的十个小时里,回想着暑假过去的种种。暑假真的十分快乐,我和家人相处的很好,甚至有那么几个瞬间感受到了幸福。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不知道你是否同样感受过。除此之外,我喜欢夏天的清晨,五六点的时候。我常常自己坐在院子里看着植物和天空。天马行空的想象,那种感觉是我所能感受到的认知的提升。
学校的一切没有那么多的惊喜和新鲜。相反来到校门的一刻仿佛在这里待了好几年一样。携带职校的习惯而来,身上的一切都有来时的和过往的土地的痕迹。
昨天和我姐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她加班的劳累。她在腾讯,深圳的总部。待遇薪资都相当不错,这是我所很难触及的和达到的。虽然我也不喜欢甚至不屑,但终究是能力不及的。看到她的样子我也时长想,未来是否也会跟你吐槽工作的事情。不敢想象,还是如之前所说,我没想过上班。上班会限制我的自由和一切,像死了一样所以我时长跟你说,每个人来到世界随着自己的认识和对世界不同的看法以及对生命和生活的想法。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无所谓对错。正如升本和工作一样,无所谓绝对的对错。每个人也是一样,不能说物质生活好或者他追求的就是安定富足的生活就是对的,相反也不一定就是错的。我想这些你是能够理解的,当然我得承认我说的还是有些理想主义在里边。但所以的未实现的东西在实现之前都会有浪漫和理想色彩。好比比赛前为自己加油打气一样。这是我对自己有时说的话包含理想主义时所能做出的解释了。
回到开头,开头的答案是我恍惚间想到的。仔细揣摩一下,确实如此。离开的匆忙没有让我对暑假的一切总结收整下。好似离开房子没有将房子打扫整理下一样,或许你会说:屁事真多,脑子憨了。这个暑假是我记忆深刻的一个。因为这个暑假是搬家后的第一个夏天以及家人难得都在一起的平常日子。过年那会我姐因为西安的疫情差点回不来,所以平常真的太少聚一起了。即使不能做什么宏大的事情,就是普通的做饭洗衣服聊天却十分的充实,那是很多东西所不能替代的,就像生命不能失去自我一样。
此时此刻,寝室安静。大家在看着手机。我不知道干什么,也不是很困,于是匆匆写下这些话,算是个小总结了。显然有些混乱,那些记忆像流光一样在脑海中划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022年九月
UAOAO 2022-9-6 PM
抱歉前天没有看到你的来信。这个邮箱是国外的产品,不能与国内的业务绑定得到收件提醒,而且能互发邮件的也只有你一人,所以较少地主动打开邮箱查看来信。
转眼你就开学过十多天了,离上次信件来往仿佛只过了几天。直到今天开始为开学做准备时,才意识到有很多事情是暑假期间荒废或没完成的。回想下这整个暑假,能给我留下印象的也不过是练车和与你通信,以及陪妹妹看《魔卡樱》两个星期。泡在互联网两个月,了解了太多太多的新闻和事件,能留下印象的只有负面消息。这段时间我总是在想,是否应该放慢下脚步,留心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情,不要总是拘泥于所谓的高效率、学这学那知识、有没有意义。转念一想,为什么要让自己忙碌个不停呢?因为做这些事情非常有趣吗?有趣可能是的,但不至于非常有趣,但也不可能会是讨厌的事情。更多的则是因为空虚感,是不做些事情来充实自己就会觉得烦躁、坐立难安的一种情绪。
与你的情况截然相反。除了练车和跑步,整个暑假我都待在自己家中,享受着一个人独处(做宅男)的快乐。亲人带来的乐趣仅限于去奶奶家吃饭时与妹妹看番、与爷爷奶奶闲谈。说起与家人相处某瞬间感到的幸福感,也就是陪妹妹看番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天哪,真是久违的感觉,我不太好形容它。我和妹妹都喜欢看《魔卡樱》,她有很多看不懂,我在一旁解释。这也促使我改变了对小孩子的看法。我向来是不喜欢小孩的,尤其是妹妹小的时候,特别调皮,真想每天都锤她十顿。现在她读二年级,懂事了不少,她看见我常常大喊 「哥哥!」(她甚至有次学小樱对我喊「欧尼酱!」。天哪,我妹控的属性要觉醒了么?),我也常常拿她开玩笑、逗她玩。站在妹妹的角度来看,有大人陪着一起看动画片,几乎是不可能的。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除了我母亲(生母)对我温柔外,别的大人都十分冷淡,尤其是我父亲。不过母亲天天忙着工作,没时间陪我,把我送到别人家照顾吃住。。。
打住!这已经是题外话了,要好好说清楚得费很多时间,以前的事情记不太清,比较主观片面,这里就不谈了。总之,现在对亲人的情感愈发重视和珍惜。当哪天自己成家立业了,或是亲人历史了,陪伴都没得机会。可惜我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冷淡无法再进一步增进亲人间的情感。呵,自己真是可悲。
提起清晨,我也特别喜欢,甚至现在还幻想着能够早起到楼顶看日出。可惜已经不可能的了。不是因为我熬夜起不来(额,似乎确实是因为这样),而是相比于读初中时周末经常5点跑去楼顶看日出、写作业、欣赏风景,现在小区周围建满了高楼。就连原本离家较近的一个原始森林,和边上长有一道道草绿色斑块的大片红土地,都被开发殆尽。日出的太阳被高楼切成半圆,空中弥漫着运土车洒在路面迎风吹扬的尘土,加之连续一个月烈日的炙烤,死气沉沉的,实在是没有早起的兴致。
对于工作的事情,我也不太好说什么,许多时候我也会像你如此,对那些拿自由和时间换取高工资但是忙成狗的上班族嗤之以鼻。不过,请先看下这篇节选:
最美妙的命运,是在喜欢的工作中获得报酬
这时,有一人迎向他们走来。此人身量颇高,约莫六十来岁,鬓发有些苍白,却梳得整齐,瘦削的脸上,安着一个宽圆的大蒜鼻,一部木梳模样的胡须,有几分滑稽,但增添了亲切之意。更何况,他还满脸微笑。
「这么说,这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就是杨略了?」
「马斯洛先生?」杨略伸过手去。
「是的。」
杨略正想说些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之类的奉承话,马斯洛却和萨特一样,在咖啡桌前坐下后,就之本主题了。
「杨略,你遇到过萨特,你认同他的自主选择理论吗?」(注:萨特在前文提出人拥有自主选择想要的生活的权利。是自立自强,是自暴自弃,还是随遇而安,都是他们自主的选择。)
「我大体认同萨特的说法,但他的选择过于随意,就好像给一个从未学过绘画的人一支笔、一张纸,也不教,就让他随意去画,很难画得好啊。」
「一语中的。」马斯洛鼓起掌来,「萨特说人没有什么本性,就是一张白纸。可我觉得,人活在世上,总有些本能在驱使着我们。这些本能,除了基本需要,诸如吃饱穿暖,有家庭朋友之外,人还要自我实现。」
「怎么样才算自我实现呢?」
「我讲个故事吧。」
马斯洛用汤匙轻轻地搅着咖啡,思绪开始腾飞。
「假如一架飞机失事了,坠落在太平洋的一个无人岛上,幸存者散到了各处,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里树木阴森,猛兽出没。A独自一人,背囊里有衣服和干粮,晚上睡在树上,被野兽鸣叫吓得胆战心惊。B也是独自一人,但他有支手枪,还找到了一个山洞。他白天打猎,晚上洞口一堵,可以睡个安稳觉,但非常孤独。C更幸运,他除了有武器,有住处,还有三个朋友,彼此帮助,互相关爱,让他不觉寂寞。D不仅有C的条件,而且因为治病救人,在群体中很受尊重。你知道他们各自满足了什么需要吗?」
「我想,A满足了生理需要,B满足了安全需要,C满足了爱与归属的需要,D满足了尊重的需要。」
「确实如此。当这些需要都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他们又产生一种新的渴望。E是建筑师,也在D的群体中,虽温饱无忧,也颇受尊重,但总是若有所失。这天,他走在海滩上,忽发灵感,要设计一栋木质住房。于是画了设计图,并发动大家砍树,劈成木板,搭在一起,盖上棕榈叶,在海滩上造好了一幢别致的木屋。看着这一切,设计师觉得幸福极了。F是个画家,他受了鼓舞,在岩石中采集颜料,给木屋上色,在室内作壁画,让木屋赏心悦目。大家纷纷觉得,就算置身荒岛但用心经营,也别有情趣,于是各展所长,制作桌椅,烧制陶罐,驯养野兽,采集野果,在构建美好家园的时候,他们都达到了自我实现。」
杨略特别喜欢荒岛的故事,好友陶坷坷策划过一部书,讲的就是荒岛遇险。他看了好几遍。现在马斯洛的故事颇有鲁滨逊白手起家的意味,他自然听得入迷。
「那自我实现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自己,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彻底发挥了潜能,实现了抱负。建筑师必须建筑,画家必须绘画,否则内心始终难以宁静。所以,自我实现的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更完美的人格。他们珍惜自己,也尊重他人,富有民主精神;他们积极自信,富有主见,决不人云亦云;他们视野开阔,真率潇洒,遇事泰然自若;他们热爱生活,懂得欣赏,内心愉悦,而且满怀感恩之心。」
听到这里,杨略想到自己也有过类似体验。当他写完一篇文章,举目看着天空,但见飞鸟流云,心里无比美好。这种感觉,有时令他雀跃,有时让他恬静。
「而自我实现,就需要一条具体可行的道路,对吗?」
杨略知道,自我实现是向一个目标不断靠近时得到的自我满足感。人生目标包括崇高理想的树立和职业道路的选择。
他把观点说了出来。
「的确如此,」马斯洛说,「据我观察,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都是献身于一项身外的事业,在当中获得成就,获得快乐。而这些成就,无疑又是社会需要的。在他们身上,工作和娱乐的分歧消失了。」
「那在您看来,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样的事业呢?」
「我想,很少有人能一下子就找对行业。因为寻找的基础,是要发现自己,而这是抽丝剥茧、水落石出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整个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用凿子渐渐除去外面的顽石,发现当中的美玉。」
杨略想到了爸爸在他高中时上的十堂人生规划课,其主要思想就是,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性格、价值观、兴趣,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科学地、自由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理想,然后一步步扎实地向它迈进,达到自我实现。(注:《你在为谁读书2》)
「我爸爸给我讲过这些。」
马斯洛赞叹不已:「这种帮助会让你受益终生的。看来有你爸爸在,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可现实问题是,如今的年轻人找工作,都不是追求自我实现,而是奔着高地位、高收入去的。」
爸爸点点头说:「情况确实是这样,不过,当更多的青年在择业时,追求保障、竞逐浮华胜过追求生命的质量,对于我们的社会而言,这是一种悲哀。」
杨略叹息地说:「生命的质量?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简直太奢侈了。你想啊,房价,物价,哪样不是沉重的负担,逼着我们挣钱。什么爱好啊事业啊,只好先放放再说吧。」
马斯洛说:「杨略,你说的很实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无法真正独立,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不得不茫茫然随波逐流。可是有一天,当我们经济富裕、心智成熟,会掀起对事业的强烈渴望。也许为时已晚,也许固步自封,以致无法轻装上路,最后懊悔终身。」
「那么,你的建议呢?」
「醉心于心爱的事业,精神得以滋养,变得宽容温和。如果工作味同嚼蜡,精神将受到腐蚀,变得乏味麻木。所以,我常说,人类最幸福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同时获得报酬。」
杨略叹息了一声。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是运气吗?」马斯洛看着他的眼睛,「也许是缺乏勇气吧?」
--《你在为谁读书4》余闲著
(这个系列就是名字有点俗气,内容还可以的,主要是心理学相关)
不是所有人都在为了赚钱而拼命工作,他们也有理想,有自己的事业,愿意为事业作出牺牲,从我们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就只显得是为了钱而拼命,十分庸俗。
对于你姐姐的工作,我记得是计算机相关的吧,而且还是在鹅厂工作。后疫情时代,经济十分不景气,加之政府对网络的严管,导致互联网公司裁员严重,员工压力都很大。许多人身负房贷车贷,还有子女教育,不得不为此拼命工作赚钱,一旦被公司裁员失业,后果可想而知。
这是我今天看到的一个技术公众号的文章关于求职的说法:
当然这段时间中最主要的还就是梳理总结过去这些年来的工作,写简历,以及看各种外面的机会并参加面试。
最初开始看机会我的目标是想找一个新的批量招人的坑,我带着团队里的同学们一起过去。但慢慢感受到了今年互联网的行情真的很差,这种批量要人的公司基本绝迹了。所以后来不得已,只能让团队小伙伴分头找机会了。
近期的互联网行情差体现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诚心招聘的公司变少了,很多公司和团队都开始进入收缩状态了,即使外部有一两个职位 open 也都只是象征性的,并不一定真的招人。二就是面试流程都变得很长,招人开始各种挑挑拣拣。最近的公司平均都要 5 - 6 面才能到 offer 阶段,我还听说过 7 面才拿到offer 的。这在以前的市场环境中是几乎没见过的。
但不管环境多差,我还是要给大家打打气。大家要认识到扎实技术能力永远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开发,你的能力体系确实是应该包含技术、业务、管理等等多个维度。在这些能力中,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最核心的。其它别的能力可以在具备技术能力的人的身上再后期培养,但反过来不行。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好好磨炼自己的技术。
任何时候,公司发展都是需要人才的,只要你的技术能力过硬,永远都不缺机会。虽然今年的环境很差,但我还是靠着扎实的技术实力斩获了好几个不错的 offer。技术能力永远是硬通货。
--《飞哥离职了!》公众号:开发内功修炼-2022-9-6
作者2011年就入职腾讯,先后在腾讯和搜狗工作了十多年,最近离职去了其他公司。
我相信你姐姐的实力也很强,不然不会在腾讯工作到现在,但就是因为能力强,所以不会甘愿放弃能够获得的优质资源和工作机会去小公司埋没自己的才能。虽然小公司可能压力小,工资少,但能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机遇也少啊,更何况优秀的人身边总是会围绕着同样优秀的人,小公司什么牛鬼蛇神都有,风气肯定不如大公司。试想一下,你的身边尽是些眼高手低,追求自由懒散而远离努力竞争的人时,你会与他们深交吗?我想你也有理想吧,你是会为理想努力?还是得过且过?
话虽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本性。我同你一样,骨子里是趋于自由的,渴望平静无争的生活。但即便是过着自由平静的生活,也请不要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理想犹如基督徒信奉的主,是维持无信仰人群努力活在人世的精神后盾。
对于你提到的「我没想过上班。上班会限制我的自由和一切,像死了一样」,我想在此讨论一下。我觉得,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经济独立,另一方面是提升自己。人活在社会,工作是必须的。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千与千寻》:想要在【油屋】活下去且救出父母(获得自由),就必须拥有工作,至于做什么工作反而是其次。
我们总不可能一直让长辈养着我们啊,到了独立的年纪,考虑工作在所难免。另外,《千与千寻》这部影片,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后期制作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萧条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有点像当今中国的现状。我只拿其中「必须工作」的部分来讨论,其他的不太懂,这部影片也好久没看了。提到这部影片,是因为那时候看到一篇影评里关于「必须工作」的讨论,印象极为深刻。当时大概读高二,也没有想过要上班,感觉工作什么的太遥远,也束缚了人的自由。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其中的意义。
TYYMY 2022-9-6 PM
对于工作,我想没有表达清楚。对于他们读书十几年的人来说不会简单的用一腔热血或者理想主义带偏自己,去冒险将过去努力十几年的付出去追求喜欢的。转而做高薪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并不是不理解他们,而是思考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而是对于未来付出的代价是否愿意承受和接受。显然这是十分冒险的,如果按照我说的那样。甚至是在放屁,胡说八道了。没有站在现实的立场上谈任何东西都可能在耍思想和观念的流氓。所以你说的我是认同的,只是加之简单说了自己的不确定的思考。
对于你过去一段时间或者暑假,你说的追求效率和某种学习状态效果的无感。我认为是正常的,原因是你所接触的过多。缺少了认真投入的时刻,我们说充实收获往往是在完成任务攻克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投入了很多精力,所以你很难在接触的东西上投入与之相对的精力。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减少数量增加质量,也就是说将精力集中一些,专注于几件事和做的东西上。看起来少了,但完成的效果却是不小的。
你离开学也没几天了,可以调整一下整体的感觉。我反正挺想回家的,即使是现在。不是在学校不好或者怎样,而是还是之前那样没意思。不知道你出发时将会是怎样的心态和想法。一定要和过去的两个月总结一下,这总是不错的。
最后,我他妈服了。我在前一小时在电脑回复,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网页自己刷新的一下,什么也没了。我来不及保存草稿,只好凭着记忆和重新梳理一下表达在手机回复。毕业了一定换电脑。昨天在学校二手市场买了一个书桌,质量整体一般吧。如果你在上铺也可以考虑此物件。
UAOAO 2022-9-6 PM
选择,怎么说呢,只能看自己的想法了。
就在刚才,看到我所在的城市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个女生是北京大学的病理科硕士,其余十五人大多是双非硕士研究生。。。或许是见惯了高学历人才涌入大城市,这种回小城市找工作的人还挺令人惊讶的。
认真、专注于几件事的道理都懂,难就难在做到。。。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刻意地训练自己专注或许能让习惯有所改善。
总之现在想做的就是把开学准备好啰。现在连宿舍信息都还没公布,导员是谁都不知道。希望到时候顺利到达学校吧,别突然封锁了上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