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OAO 2022-8-22 AM
致友人:
最近三天玩了会儿Minecraft。在此之前的假期里,我很少打开它。你也知道,我曾经是它的狂热爱好者。可逐渐地,它不再那么有趣了。缺乏玩伴恐怕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玩法太宽泛不够深度、没有情感能引起共鸣。没有建筑、创造才能的人玩它,在单人游戏中后期就会无所事事(长草期),没有了生存(玩下去)的意义。
《Learn Better(中信出版社中文版)》在第一章【学以致用】中,提起为什么人们喜欢玩Minecraft和乐高玩具时,作者指出:
事实上,人们需要自己发现事物的意义。价值感是一个人自身对事物的感知,对知识与技能的感知,是在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霍利曼教授认为,价值感是一种机制,它的工作方式是促使人们思索「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Minecraft和乐高会如此受欢迎呢?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用这款游戏建造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作品并向他人展出,从而展现自己的独特意义。
人活在世上,学习与创造,其实也是一种赋予事物具体意义的过程。如果只有一个人存活于世,或是鲁宾逊般地流落荒岛,没有见到他人的可能,除去为生存忙碌,该如何建立日常生活的意义呢?
这开放世界或沙盒类游戏还好,英雄联盟、绝地求生等其他类型的游戏,就完全找不到玩下去的意义。或许是因人与人互动而显得有趣,或是惊险刺激的游戏体验使人沉迷,或是跌宕起伏的游戏剧情令人愉悦,可长期花时间在这些游戏上面,玩法终究会感到腻味,剧情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在现实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换来的尽是些无用的数据。
你可能会说每个人对游戏都有各自的看法,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我而言,我目前的理想是创造一个像Minecraft但是代码开源、玩法和深度丰富的游戏。至于其意义,可能「创造一个开源游戏」比「玩一个游戏」为开源社会带来的贡献,会更有意思点吧。所谓理想,或许是被赋予价值感和使命感,要用一辈子去追逐的目标吧。
期待你的思考
TYYMY 2022-8-22 AM
游戏的本质就是娱乐呗,玩呗。只要没有耽误正常生活包括适当的分配时间就是OK的。
讲真我玩过的游戏很少,小学4399小游戏到五年级是逆战(枪战射击)一直到初二初三就是王者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怎么玩过电脑端什么游戏,手机最多在下棋,五子棋,象棋什么的。
刚开始玩王者真的是比较入迷,是最早的一批玩家,到现在有七年了。中考完一直玩,然后后开有些难以控制因为这个还和家里争吵过多次。我没手机那会,见缝插针的玩。然后去网吧玩电脑端,直播倒是很少看。
到后来就好多了,高二少多了那种欲望,然后高三更少了几乎很对事玩一下。那几个赛季都是青铜黄金段位。一直到职校也是那种兴致一会一会。可能时间久了也无所谓到后来就是游刃,我有些大言不惭的说。4月备考一眼没玩过。到知道延期是看小说大概一个星期啥也没干。
到五月中旬以及后来,打王者代替了中午和晚上看电影的时间。一天大概是2小时或者多点。从我玩排位的态度就看出来了,以前是必须赢。现在是佛系玩法。主要还是技术有了打法什么的都知道玩的简单。也没有那么较真,输赢就是个游戏娱乐。还有就是跟你熬夜说过的,要客观看待。大小无非是个游戏,我不是职业也不是主播。可以热爱,好比篮球体育一样的热爱,甚至是作为特长。
总的来说,我玩游戏的经验实在少的很。最多就是王者了,不玩的时候。也没其他了。就是看电影电视剧,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娱乐。可能带来的感受不一样,收货不一样还是就是长久下来的影响不一样。但当我们将它作为打发时间和消遣娱乐时,就要放松。
UAOAO 2022-8-22 PM
现在玩游戏,还会有负罪感吗?比如眼前有一堆任务需要完成,还是会忍不住玩一会儿?游戏作为打发时间和消遣娱乐时,可以开心放松地玩。可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一边有许多书要看、有许多知识要学,一边又是逃避性地做其他事情或是玩游戏。无形中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总是无法完成,或许这就是我浮躁的根源。我总是将对未来的期待化作压力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完成目标的日子却遥不可及,不由地产生逃避心理,借游戏以自我安慰,又觉得玩游戏没有意义,不想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于是自我矛盾。
我总是将价值感作为自身行为的驱动力,忽略游戏带来的愉悦,内心的空虚难以填补,从而又引发其他诸如熬夜、懒惰、浮躁的现象。
有时候将自己看得太透彻了,心里清除原因又总是不去改变,由此带来的负罪感愈发强烈,对很多事情激情就这样消磨殆尽。
TYYMY 2022-8-22 PM
你这太累了,无所谓的。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如爽好。只有有其他事和吸引我的东西游戏直接pass了。我这大概属于间歇性,没有准确的游戏习惯,玩的时候有天天玩的,也有几个月不玩的。而且所谓的玩就一个王者,不想玩直接返回桌面。怎么说呢,一种娱乐方式。如果觉得影响了自己或者带来负面影响就pas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