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往来-运动、阅读与升本

2022年 8月 14日


UAOAO 2022-8-13 AM

致友人:

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一想到自己亲手写下的文字会被人阅读,从他那里得到反馈,心中便充满的写作的欲望。我甚至在想,能否将彼此通信的内容一同发布在自建的网站上。当然,有关真实的信息会被修改隐去,仿佛是从未存在过的两个人偶然出现,在一个真实又虚拟的世界中互相交流。

考完科三的那晚,我动身沿着公路跑了一圈,大概4、5公里的样子,还没跑到一半就感到身体疲乏。跑到起点时,已然全身无力,几乎要瘫软在地上了。我平均3天跑步一次,每次跑步都沿着这条道前进,除了返校的那段时间,近半年来不曾变过。可没想到,最近竟然连这经常往返的线路都难以驾驭了。是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了吗?今天早上起床没多久就感到一阵乏力(实际上,到了夏天几乎天天都这样),走起路来懒懒散散的,毫无精气神。岁月不饶人啊。

最近在学习双拼输入法,这是一种按下两个字符就能打出一个汉字的快速拼音输入法。刚开始学习会非常困难,但是只要记好了每个键盘上字母对应声韵母的位置,中文打字速度会飞速提升。这封邮件就是用双拼输入法(自然码)费很大劲一字一字敲出来的。初学的痛苦非同小可,所以这封邮件就少写一点。如果对中文快速打字感兴趣,可以参照这篇文章入门,开始折磨自己哦!

让双拼不再是只属于少数人的输入方式

上次聊天自顾自地发了很多文件真是抱歉,没考虑你的感受。我一直希望能与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却没有考虑到对方学习成本和感不感兴趣的问题。我认为,有时间的话,一些有挑战性但是回报丰厚的东西是值得学习的,例如用Markdown做笔记,等。

期待你的来信

TYYMY 2022-8-13 AM

我刚吃过饭坐下来。

跑步这个,怎么说呢。无非就是运动,说白了就是保持好的体魄然后日常有精神气。但这些都是在较长时间里显现的,况且好精神状态也不是体育运动决定的,运动只是辅助作用。当然保持好的锻炼习惯是绝对没有错的。

我比较喜欢跑步,可以自信的说在业余跑者中是优秀的。不需要每天跑,只是一周那么两次就好。过多的跑步若没有了解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会造成膝盖,髌骨,胫骨等诸多问题。良好的跑姿和呼吸也十分重要。若真的在未来还会经常跑一定要去了解。不然会得不偿失,锻炼的目的还未达到就开始这疼那疼了。并且还有就是过多的运动没有放松和补充消耗的能量也会造成全身无力酸软,甚至头晕。这些都会在过量运动后第二天甚至以后几天内出现。

这些天我们这里都是阴天和小雨,整体凉爽。我喜欢下雨,确切说最喜欢的天气是下雨。我也好些天没有运动,说着都想动两下。

科三考过基本本就到手了,这是十分值得开心的事。很顺利,想我那会考的真是太坎坷了。被他妈驾校坑的太惨,奈何钱都交了只能挨下去。

写文字这事,不求多么描写,多么详细,多么的定时定点。只要你想就可以停下来就做。它是最真实的表现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在里边,非常纯粹。所以你完全不必追求所谓的觉得好的,优秀的方式和风格太多了。没一种重复的。写多了就会逐渐找到自己的轨迹,那是随心所欲的感觉。

我还有十二天开学,车票也买好了。实在太快,简直是我经历过中最快的一个暑假。感觉就是把行李拿回来再拿走,这一放一拿就是千百记忆,也是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我在以前的随笔中写过:又一段青春结束了,可正如这即将到来的新年一样,未来的故事在等待着书写。看来我理解的青春还差着意思,还需要在开学后继续寻找。

最后,我认为你不必在信的最后写上期待回信,一眼的感觉像是英语作文似的。况且我看过的书本信和信格式的内容中几乎没见过最后为期待来信字眼的,不是说一定按照什么格式,而是看到后老想到:「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啊啊。

UAOAO 2022-8-13 PM

我也喜欢雨天,尤其是在朦胧的夜晚。凉爽的空气中夹杂着零星雨点,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意的国度。遗憾的是,近半月来都不曾见过雨滴。炎热的阳光将柏油路炙烤出滚滚热浪,吹打着过路的行人;道路两旁一颗颗孤立的树被晒得奄奄一息,光是盯着它们,就足以令人感到疲惫。

科四的考试我还没有预约,有点想偷懒,等到寒假再去的意思。

文章需要多读多写,水平才能得到提升。说起来,最近我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痴迷于作者灵活生动的人物刻画,沉醉于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尤其是第五章哈巴狗与甲虫在教堂玩耍那段,令人捧腹大笑。

我对新学校没有多少期待,无非是无聊的课堂占据我的自学时间,不觉得在班上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趁着在家多看点书,多充实自己。

对于写信格式,我认为作为邮件往来的起始是必要的,发起者渴望得到回复;而回复中使用格式是不必要的,能随时结束不再探讨的话题。有个细节需要注意:请使用【回复】功能回信,不必另起一封新邮件,以保证上下文的连贯。

TYYMY 2022-8-13 PM

哦,看见了,还是用的少,没想这个功能。

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在很早前看过,没什么印象了。适合青少年看,我还是推荐你看那些阅读效率更高的,随便一搜索会有很多选择。像汤姆索亚历险记我觉得还有类似有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神秘岛之类的,可能我对于这种实在没什么兴趣,当时看过就放下了,也什么印象虽然汤姆索亚历险记不是科幻小说,但选择不如直接传记。乔布斯传,毛泽东传这种。或者看早前【六大家】,鲁迅那几人作品,绝对帮助你认识中国社会。其实我看的也不多,只是大家都听说过的看过。比如:阿Q正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其实很少。可尽管少但感受到的震撼以远远的超过数量的限制。或者说根本不是数量去衡量的。

以此,引申到另一个我想说的。短时间内你大量阅读肯定收获不少,而这个收获还是需要你认真阅读的结果,但真正能够成为灵魂力量的却是你思考了多少。绝不是看了很多,它确实能带来谈论水平的提升,但却不能带来认知的提升。为了看而看,在隐隐是养成坏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看了很多知道很多,未雨绸缪运筹帷幄者与高谈阔论款款而谈者,是表现的区别,也是思与不思的区别。

望君斟酌一番。

UAOAO 2022-8-13 PM

这封回信我想要辩驳一下你的部分观点。

在此前的聊天中我提到,与你相比,我的阅读量过少,想要恶补。你提醒我,不能囫囵吞枣,阅读就是个习惯。对于有着大量阅读的你而言,沉浸于读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对于阅读量少得可怜的我而言,能坚持将一本书读完便可喜可贺了。你说我看的书属于中学生水平,单就阅读难度而言,确实如此;但就思想深度而言,能用【中学生水平】来衡量吗?(所以请不要用【适合某个年龄段看】这种类似的说法来将书分类了。)

阅读总归是一步一步来的,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思考的质量需要阅读量的支撑。倘若连初级难度的阅读都无法掌握,就去读晦涩难懂的作品,岂不是想要一步登天?

【为了看而看】会养成坏习惯我同意,但这既不意味着其中没有兴趣使然,也不意味着对此没有自己的见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话固然不错,但是孔子将【学而不思则罔】置于开头,说明【思】的前提是【学】。有了知识的积累,在思考时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未雨绸缪运筹帷幄者】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此人的智慧,还有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识。

TYYMY 2022-8-13 PM

的确如此,可能是我过于主观。用现在的视角看待你讲述的,好比说升本难不难一样。上了可能说简单还行,没有备考的还在有些慌。

不过我在最后已经说明,斟酌一番。本就代表了我保留的看法,你的回答和想法本身在上封信中,所以不必这样阐述。即使你说我可能还是不太认同,但没关系。都认同了就没意思,要的就是自己的看法。合而不同不过如此。

还有就是帮忙找找能看NBA的网站或者下载视频,哦豁。

2022年8月

UAOAO 2022-8-14 AM

不论何人,都会有自认为正确的观点,辩驳也是为了促进思想观念的健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要是就事论事而非恶语相向,就请尽情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吧!交流的意义便在其中。

有关体育方面的视频,我搜索了一下。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不论是墙内还是墙外,都找不到能够免费观看直播或视频的网站。要么是被墙,要么是版权受限或付费。

目前能找到的能使用的体育视频聚合网站:

TYYMY 2022-8-14 AM

大概你是想不到的,我近半个多月的起床时间集中在五点到六点半。只是我不是很困,或者说醒了就不困了。

思辨思辨,本来就是各自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或者说不是对错而判断的。看法本身不会跑动只是人到了下一个阶段或者不同阶段又有了那个阶段或那个队伍里达成的共识。所以就是我们为什么童年,少年,青年,成年一直到最后不断的改变。同样的即使在一个大阶段内,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小观点,价值观。但我想大部分属于本身所在人生大阶段内很少有超越的。

今天25度到28度,现在外边是雾。想来到六点多会慢慢散去。雾散了有些东西也会跟着散去,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有见过看过它的人才会记住。同样的希望我们升本后的生活能够更加坦然

2022年8月

(我想了好一会,更加什么。更加快乐?更加顺利?更加自由?更加努力?都不是我想表达的。我理解的坦然包含了豁达的处理消极,包含了勇敢的面对,包含了不卑不亢的态度,还有平静的力量。是我能想到的恰当的点,可即使这样我还是不知道准不准确。我想将上半年的职校备考生活和不同于18、19岁新生的对未来的憧憬全部凝聚到这个词。不知道你怎么看待?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UAOAO 2022-8-14 AM

我一直想要纠正自己晚睡晚起的不良睡眠习惯,可一直失败。我能感受到,作息不规律所带来的身体影响和精神影响在逐渐加重,使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精气神了。

对于专升本以后的生活,我的答案是更加忙碌。专升本,赋予了本应毕业工作的我们再一次在校学习的机会和更高的学历水平。如果不是专升本,我们早已走上工作岗半年有余了。但是,本科的学习时间可能只有一年半,剩下半年就是实习工作。所以我们应当牢牢把握这难得的工作前相对自由的时光,培养职业相关技能和知识,争取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我也很苦恼,以目前的知识水平,连最基础的开发岗位都不足以胜任。这种理想状态与现实的差距给我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如果不努力跟上技术水平,等到本科毕业,就只能胜任一些无脑的工作岗位了。

当然,决心考研的人不在上述范围内。考研目前对我来说,不如摆脱对家庭的依赖、获得经济独立重要。考研以后可能会,但不是现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