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YMY 2022-11-5 PM
今天上午体测完了,感觉如释重负。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所以的项目都想尽力去搞。不图什么,就是想。算是对自己对于平常锻炼的一种答复。别说,要不是平常打打球,真的够呛,虚的一批。什么立定跳远,跑步,引体好难。最后都尽量完成了。
11月份了,好快。我们已经上了十周课。还有50天放假回家,上学三年,第一次想家,真的。学校没啥意思,虽然大家和和气气但却各自目的明确,谁干谁的事情。没有职校那么快乐自在。
我们寝室时长聊毕业就业问题,共同的认识是为了毕业证搞眼下的事情时候会变得痛苦。
还有原因可能是我听到工作的朋友羡慕我待在学校的,到了很远的地方打工赚钱。加班劳累,但不得不做必然面临开除失业。我每听到此,也会想到时候搞钱工作的话离家近些或许是好点的选择。没事儿回去吃顿饭,挺好。
接着就是,对于过年还有暑假时间我在家待着十分舒适。那种舒适指什么都不干,吃喝玩乐的舒适。相反我得干活,也没有很多吃喝享受。但确实感到了一种真实的感受。从夏天我们的通信中我也表达过类似的话,我喜欢夏天五六点的清晨起来坐在院子里呼吸空气,看鸽子飞过。猫咪在脚下撒娇,等待晨曦在房檐后冒出。和母亲一起做饭,收拾碗筷;在傍晚洗衣服;在夜晚坐在椅子上让凉风拂过身体。所有的都让我感到一种以前没有感受过的生活的气息。
学校的没意思和过去的美好记忆与体会大概是我想念家的原因。并且当我认识到:学校不过是给了我们学生的身份和学习的环境而不是背后的知识时,觉得无所谓了。这种无所谓指的是当知道想做什么事情就不用拘束于学校也不用拘束于种种要求标准。
生命与生活本不相连,是目的让他们慢慢变成血与肉。我不在享受刚来学校时的规律的行动做事,这种习惯性地适应环境我感到了不合适需要一些变更。寻找变更的东西又将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像是从住的小岛出发,找完再回到岛上。有时候这一找可能就是一年,十年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
UAOAO 2022-11-6 PM
致友人:
现在的气温只有十度左右了。说是秋季,却没有一点落叶的迹象。如果不穿厚一点,容易患上感冒。
寝室里没人说话,楼下篮球场传来阵阵篮球落地声和兴奋的呐喊声,使我想起遥远的过去,那栋邻近学校操场,早已拆除的故居。那里有寒秋时节在阳台晒太阳的中午,有父亲的冷淡,有浸满红棕色油脂的鸡鸭鱼猪肉,有学校传来的篮球砸框声,有拆不完的刷单而来的快递,还有那个中午放学迟迟不愿回家的初中生。
写这封信时正值下午。我倚靠在床头,看着窗外淡蓝色的天空,阳光打在篮球场对面深绿色楼顶下的乳白色砖墙上,再反射进寝室,照得十分亮堂。不知该形容光彩夺目呢,还是刺眼呢?
前段时间看完了《追风筝的人》,今天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一个是以亲身经历的第一视角讲述自己大半辈子的故事,一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和记录主角的一生。
如果说聚精会神地看两小时书对我而言是天方夜谭,那么《追风筝的人》则是打破这个枷锁的重锤。它富有情感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阿米尔对哈桑的内疚和逃避,父亲的强势不屈,拉辛汗对阿米尔的了解,以及战争和逃亡。只可惜在阿米尔返回喀布尔寻找侄子,以及之后的故事,让人感到跳脱。美国味十足的表达,仿佛是在给阿富汗难民的援助打广告。况且阿富汗战争美国也有参与,对于美国在阿富汗的所为只字不提。更令人感到离谱的是,那个塔利班头目竟然是阿米尔儿时最厌恶的人。这简直是那些网文轻小说和番剧常用的写法,太多的偶然,仿佛这一切都早已安排好,真是狗血。看到后面,文章的表现力逐渐变得贫乏,只是在讲故事,讲剧情,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写了个结局糊弄人的感觉。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就好很多,作者对细节的描写和幽默风趣的表达,通过围绕在史特利克兰身边的人与他的关系,突出史特利克兰在做人方面的缺失,却在艺术上有很好的造诣。一个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想要摆脱社会和肉体的束缚,对他人毫不关心,追求着内心的永恒和对美的崇拜,实在让人感到震惊。不过,【月亮与六便士】这个标题跟内容有什么关系还真没看出来,在文中也没看到相关字眼。可能是我漏看了什么吧。
最近这段时间得了两次感冒,我猜第一次是扁桃体炎,第二次是咽喉炎。好在现在痊愈了,没什么问题。
现在很少玩游戏了,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网络的期末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明明知道很重要,却迟迟不肯动身学习,不愧是我。看这两本书大多时候是在晚上入睡前,夜深人静,没人打搅的感觉太好了。然后第二天早课昏昏沉沉的,完全听不进。
今天开始为期一周的体测了,我和况兄没去,因为人太多了,周兄去了两个小时才测完立定跳远,恐怖。好在我校专升本的培养方案没有体测这一项,所以体测成绩可能只记录到档案,不影响毕业。(我猜的)
前段时间 Z-Library 因违反美国的版权保护法,把域名回收了,现在不知道还有哪里能找到如此丰富的电子图书馆,我看的这些书都是那儿下载的,真是遗憾啊,希望有人能像海盗湾那样重建它吧。
在即将写这封信的时候,翻了下邮箱,惊起地发现昨日就有你的来信。不过我不打算将这封信作为你来信的回复,不仅内容衔接不上,而且生活中的事情也只能各自吐槽,作为聆听者安静地阅读即可,就不再另外回复了。
一切顺利
TYYMY 2022-11-6 PM
我想简单回复下
月亮与六便士,看到主人公姓名,我晓得我们看的版本肯定不一样了。当然这无所谓,翻译各有风格。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你说书中的故事跟书名的关系这点。主人公放弃了别人看似美满的生活,去追求了自己的画家梦。这样一个在生活中不会听到的故事,幸福安定的生活是许许多多人朴素美好的愿望。更不用说放弃拥有的东西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
抬头看见月亮,低头看见六便士。现实生活与理想的选择是时代永远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成长必然认识的东西。或许是我们对故事理解不同。
还有就是体测,我都想去你校了,不用体测不用四级。这他妈不爽,随便搞。今天体测我查了总91分,也算尽力了。
其他,一切正常。等着冬天,等着回家。
UAOAO 2022-11-6 PM
抬头看见月亮,低头看见六便士
原来如此,方才去教室开班会,室友查了下《月亮与六便士》,也看到了这句类似的话,这才明白标题的含义。只提起史特利克兰表面的个性,却没考虑到他对理想的追求。
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它们之间该如何权衡呢?难说,值的深思。
史特利克兰看的太透彻了,这是个追名逐利的社会,所以他才会不顾世俗的眼光。或者说,他根本就瞧不起世人,瞧不起那个充满金钱、名誉和崇拜的社会。所以他喜欢嘲讽别人,不管是否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他都以嘲讽回敬。他完全是属于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站在金字塔尖端的,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人。
有的时候我也希望像他那样隐居山林,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不想有人打搅。可是最基础的,人类必须满足的物质需求,就需要工作来获取。我知道自己所热爱的是钻研计算机相关知识,但很难说没有想要靠此谋生的想法。可如今的中国互联网现状,毕业大多做的是不相干的工作了,属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