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OAO 2022-10-16 PM
致友人:
许久没同你联系了。或许是怀念的驱使,或许是从水深火热的日常中莫名感到些许的伤感,促使我再次执笔,给你写信。
说来,这封信拖了好久才开始动笔,从十月七日晚难以入眠起,就一直想写些什么。可这边要写程序做项目,那边又要与室友玩《原神》,上课没听懂的《计算机网络》还打算在B站看视频教程复习。东忙忙西忙忙,要做的事情反而更多了。现在面对一大堆事情既无从下手,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摆会儿烂,腾出时间来思考,写写东西,也好整理下头绪。
就先以最近的经历作为起始吧。你知道的,我记性不好,上次写信到现在的这段时间,能记住的也就是和室友一起改装电脑,以及上上周星期四下午,下课回宿舍时与周兄起的争执这两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
改装电脑的事情发生在九月底,情景大概是寝室三个人联机玩《Minecraft》,周兄的电脑内存只有8G,光是Windows就占用了4G,然后我下了个整合包(一种将数十上百个模组打成一个包方便使用的一种功能,可以当作是个超大的模组包)玩,让他们也试试。结果周兄的游戏因内存不够直接崩溃了。此外,我们Linux课还需要自己在电脑上手动安装Linux虚拟机,这也需要不少内存。于是他打算加装一根8G的内存条;况兄想把在 Steam 买了的《赛博朋克》下回硬盘(游戏大概占 300GB)玩,他电脑硬盘容量只有 512GB,不够用,就打算买个 1TB 机械硬盘扩容;而我的电脑主要是固态硬盘只有 256GB,平时偶尔下载 BT 资源,下完后存入 1TB 的机械盘。但是安装虚拟机就有点捉襟见肘了,一台虚拟机动辄 50GB,又不能放入机械盘启动(会极大降低虚拟机性能),因此打算换成 500GB 的固态硬盘。于是三人一拍即合,买了拆机和清灰的工具,准备大干一场。
在工具还没到前,我比较隐晦地提示室友们:虽然我会弄,但是拆装电脑这种事情还是要自己完成,我会在一旁指导。毕竟他们的电脑个个都是游戏本,花大价钱买的,我来弄的话折腾坏了就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周兄忽然就「明白了」。到改装电脑的那天,他把电脑搬去隔壁寝室,请他们中一位拆过几次游戏本的同学来拆。当时我很惊讶,他为什么把电脑搬去别人那里改装?我假装若无其事地跟过去,在一旁观察指导,实则心中五味杂陈。也不知道是生气还是什么,就是感觉被不信任了。
在隔壁寝室跟他们聊起如何拆电脑,如何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静电的。他们一个劲地夸我「好专业啊」,然后说自己就随随便便弄了点措施,有次还把电源排插的针脚弄歪了,差点就要把主板拿去维修。。。他们嘴上这么说,周兄却不屑于做这些措施。他似乎觉得这样做没什么必要,而且现在不是冬天,几乎没有静电的。我无语了,他连【摩擦生电】这种常识性的东西都不懂吗?生成静电哪里还分季节的,又不是蚊虫。只是冬天比较干燥,静电不易释放,所以会被误解为「冬天才会有静电」这种错误认识。
周兄之后就是我改装了。我回到寝室里做好防护措施,小心翼翼地拆机、安装,完成后将工具整理好,一切顺利。由于返校前清理过一次灰,不必再清,故一顿操作下来不到一小时。
况兄的硬盘过了2天才到,改装的过程虽然是在自己寝室,他也把隔壁寝室的同学叫来了。由于改装的过程中我就站在况兄背后,寝室不够亮堂,于是用手机顺着他的视线补灯光。周兄见状,也拿出手机来站在对面补光。不过他是逆着视线补,也就是直接往况兄脸上照的那种程度。我见而不言。过了一会儿,我感觉两个手机补光没必要,就收起了自己的。不多时,周兄也把他手机收起了。当况兄开始清灰拆风扇时,我又拿出手机继续补光,周兄见状,便说自己这边不适合补光云云,便回到自己位置上玩起电脑。我对此心中哭笑不得。
之后装硬盘,要在主板插连接线,况兄与隔壁寝室的同学看见主板上的插口插不进去,一头雾水。我实在是忍不住帮了一把:一手摸墙一手去把那插口上的盖子打开,告诉他们要这样这样。众人恍然大悟,却又在硬盘连接线是否插反上起了争议,我解释半天,隔壁寝室那同学还心存疑虑。之后插电池排插线,况兄弄半天插不进,换那同学来操作。那位同学把排插线插进去那瞬间,插出了电火花。可怜的况兄,吓得心都凉了!这可是他打了三个月的工才赞够钱买的游戏本啊!好在是虚惊一场,最后开机一切正常,硬盘也安装好了可以使用。
那天晚上众人下楼去吃饭,他们扎堆坐,我在离他们较远的一个位置坐下吃饭。周兄喊我来扎堆,我婉拒了。(只是这天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之后的聚餐还是一起的)不知为何,我有点不想说话,不想搭理他们。回到寝室也是如此,无话可说,周兄似乎看出来了,一个劲地叫我拿他电脑玩《原神》(系统不同,我电脑无法装这个游戏。周兄加装内存条后兴冲冲地下了《原神》玩,他之前没接触过),我要去洗澡、洗衣服,就再次婉拒了。等挂好衣服晾晒,周兄热情地邀我,我不好拒绝,就拿他电脑玩了会儿,尽量表现地活跃、自然点,可我面无表情,言而不笑,还是难以掩饰那种情绪低落的沉默感。
我似乎觉醒了什么,不再像刚认识那样充满激情,许多话也不想再多说。以前在职校是寝室大,个人空间也大;现在空间狭小,床与床之间只摆得下一排桌子,平时用电脑都是互相靠着,我与况兄坐同一侧,余光都能互相看见在做什么。比起职校那种个人独立性强的寝室,住在这里真是不得不集体性行动,注重群体意识,人与人之间关联性很强。独立性被压制,不知不觉中意识受到群体的影响。这段时间的相处让我认识到保持自我的重要性,每时每刻都必须让自己的头脑清醒,保持自主决策判断。
至于那个争执,大概是在上个星期。那天一行人讨论起本校的情况,周兄忽然提出湖北某高校在校内建有地铁站。我说应该是武汉大学校内有公交车站吧(大概)。他以为自己是记错了,然后查了下百度,看到搜狐新闻某营销号的标题《中国【最豪横】的985,校内地铁站就有5个,学生基本告别。。。》内容其实是讲华科大附近的地铁站。周兄只看了标题,以及标题下的一小段包含华科大的文本,就坚信自己是对的。我给他看地图,以证明华科大校内没有地铁站,他不看。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我说:「你看地图,上面的地铁站都在华科大附近,学校里面没有。」
周兄:「地铁站这么小,地图上怎么看得到。」
然后我说:「以前在职校,我返校和回家都是在华科大坐地铁,从没听说过华科里面有地铁站。」
周兄:「你怎么这么执坳呢!」
我听了有点来火,似笑非笑地返还他的话:「你怎么也这么执坳呢!」
周兄:「百度上都说了是有,你还不信!」
我不禁觉得可笑,便回复他的话:「地图上都画了没有,你还不信!」
周兄:「行行行,到时候我回武汉去华科拍照给你看吧!」
然后众人打趣地说以后考研考到华科去拍照给我看。周兄笑笑,继续跟身边的人搭话,讨论的不外乎是有地铁多么多么牛逼之类的话,倒是不再搭理我。我也不想搭理他,但是碍于室友关系,不好对他摆冷漠脸,就很无语。
跟他相处久了,发现每每有人提及往事,他就会拿出自身经历来比较,而且大部分是以【我】字开头,然后说自己如何如何。比如我说自己是比较怕冷的,然后他就说自己一点都不怕冷,冬天一般穿得单薄,就是怕热。还说以前中学里有人冬天早晨跑操只穿校服,别人都是大羽绒服,老师看了都给那学生家长打电话。。。。又比如,我说想给同学写信了。然后他开始说他跟朋友从来没写过信,写信对他而言太文艺了。问我要写多久,我说大概2、3千字。我话还没说完,他又开始说自己如何如何没写过这么多。伙食也是,游戏也是,学习也是,只要吐槽一下,他就开始拿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反例来说话,仿佛这种事情也要争个高低。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我经常阅读国际科技事件和新闻,见识算得上是比较广的。他经常逛微博(大概吧),比较了解国内的热点新闻。一旦他开始滔滔不绝讲自己如何如何,社会上某件事如何如何,我就没得话说,也无话可说。只好随声附和几下。而且,倘若发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他就会反驳你。如果你陈述普遍性的事实,他就会拿偶然的例子来反驳。比如前段时间我说「农村的子辈依然穷,城里的子辈依然富,究其原因,便是思想观念和见识的差异」,然后他拿某某沿海村搞外贸个个发家致富来反驳。。。。我说国内的手机厂商和软件公司窃取个人隐私现象十分普遍,苹果等外国公司的软件就好很多,然后他就拿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苹果被爆偷偷将个人信息上传的事情来说。。。。但我说的是社会普遍现象啊,他提的这些根本不存在普遍性。
与他相处的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的思维被人涂上了shit般,真是恶心,完全无法探讨有深度的话题,只讲一些明天啥课啊、有啥作业啊之类无关痛痒的话题。
咳咳,感觉这封邮件用了许多篇幅来痛批周兄的行为。他人还可以的,不抽烟不喝酒不骂人,对我和其他同学也十分大方。只是在思想和观念上有大量冲突,属实合不来。
和况兄相处挺不错的,十分融洽,没发生过什么冲突。其一,我俩都是ACGN爱好者,在这方面有许多共同话题。比如哪部番剧有意思,最近出了哪部番。其二,他懂得聆听。当室友吐槽某些事情时,会先听完室友的吐槽再作评论。在比较深刻的话题上有自己的见解,值得听众思考。其三,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至少他有些了解,大多时候是他向我请教,我会发挥毕生所学把知道的都告诉他。其四,不盲目从众。具有倾向集体性性格的人,常常会有从众心理:不论是现实中的做某事,还是网上某件事情的评论和看法,看见众多人在做什么,就也跟风做。周兄是属于有这种特质的人,况兄似乎没有。只不过况兄在玩游戏上努力过了头:《原神》天天完,从开服到现在只弃过一次坑,每天洗漱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游戏,玩了《原神》玩《无主之地》,接着又玩《原神》。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看剧。我玩《原神》弃坑半年有余,现在又被他拉起来玩,在这一点上属实有些难顶。
对室友的评头论足就到这里吧(笑)。经过一个月的相处,算是比较主观地了解他们了。而我,也逐渐暴露出沉默的性格,以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室友。
然后就是说一下最近的情况。楼下早餐店的老板上个星期换了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做自助餐的老板。早晨没有了一块五的虎皮鸡蛋,没有了一块的稀饭,只有做的毫无味道的热干(汤?)面,以及两块一杯的豆浆。最近这边因为疫情不准进校,正巧气温骤降,伙食供不应求。中午还没到十二点,饭菜都一扫而空,晚上也是。而且这饭菜八块起步,品种少又容易吃腻。要不是附近只有楼下有店,没有竞争对手,不然没几个人会留下来吃。
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我的评价是:不如自学。教C语言和Python仿佛是在教数学,数据结构都不教了。教的这些完全不符合生产环境的使用,真没意思。好在上课不收手机,我常常带电脑去上课,敲自己的代码。
现在晚上没有人讲话,都睡得早,可我生物钟调不过来,晚上十二点特精神,思维也活跃,到凌晨一两点才睡着。前几天买了褪黑素,疫情原因寄不来。昨天又重新订购了,希望过两天能收到吧。
前几天重温了一遍《小王子》,再次被那神秘又充满幻想的世界吸引,以及在小王子心中最正经的事情,对自己驯服的独一无二的那朵花的思念,小王子的离去。简单纯洁的世界,这一切是多么的温柔啊。最近打算看《追风筝的人》,希望有时间看完吧。
这封信断断续续写了一周,最近有机会独处,才差不多写完。写写停停真是难受,总是要记得写完,手头又堆积了许多事情,到了晚上睡不着,又抑制不住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昨天难得有机会同你聊了会儿,得知你的情况,为你的进步感到十分高兴。还有许多琐事和掠过的想法想记录下来,碍于没有空闲,洋洋洒洒四千多字主要的内容没有多少,也懒得再回头订正,就潦草地写到这里结束吧。
又一次的吐槽
TYYMY 2022-10-16 PM
我反复阅读了两遍你写的这些,又看了眼上次我们通信的内容。上次是九月二十一日。不难看出那时你是充实的、新鲜的。但人的状态就是这样,容易在一些事情的连锁反应上失去平衡。
我能感受到你最近或者说过去某段时间的一些不愉快,我将其归为内耗的范畴。在我看来,客观的讲不加入我任何主观看法。认为造成你目前困扰的原因有三。
一是你讲的最多的寝室或者相关的,这属于社交属于外部环境。「十月七日晚难以入眠起」,想来其实那时你是有一些发觉的,发觉不舒适的感觉。加之疫情网课使得外出上课等活动大大减少,待在寝室的时间更多。于是为此原因又叠加一层buff。
二是整体环境的新鲜感淡化。整体环境指又进入新环境的一切的适应由高到低,再回归平稳。显而易见你可能在新鲜感后的低值。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回到平稳,这是比较正常的。当然这点原因和另外两点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三是自己,「而我也逐渐暴露出沉默的性格,以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室友」。我的朋友,不要如此否定。那这么说,你之前岂不是在为了相处愉快融洽而要迎合或者惩罚自己。毫无疑问,你将中心转移到了非自我的方向了。而失去了中心的自我更加容易在同外部环境的对抗中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内耗的出现。
回到我这里,将心比心。我想象着在职校你们寝室或者食堂晚饭的某个座椅上面对你说:开始嘛,都会好些的。后来你可能觉得装的累了想自己做自己的事,但是寝室就几个人,没办法。搞得自己独立一样但是你又要想处于自己喜欢的状态,又不得不尽量和大家融洽些,只得牺牲一些自我。但是如果牺牲一些没有换来想象中的又觉得傻逼,他妈的。
所以啊,我之前早说了,你又不好好看我写的。不用教他这个那个谁搞谁的,问了咱礼貌热情但是也可以装不知道啊。咱又不是老好人他妈上一年,大四谁有谁的事。一年就和平相处就行了,尼玛职校住了小三年况且感情不一样。一个升本的,目的性很强,你不用管那么多。打游戏,不想玩又如何。组装拆卸你还指挥,指挥个锤子啊。你产生不爽的原因也是你最初自己做的,自己给自己埋下的伏笔。
其实还有一个啥呢,就是你可能太认真了,活的较真了。我之前有过这样的状态,感觉谁都傻逼。看到寝室那个最傻蛋更不爽,不过我后来发现自己不对劲,就想不到两年离开学校,期间还有很多事情做。珍惜这些时光,待在学校就开心点也算不枉升本。之后和寝室经常玩笑,把之前认为傻逼的当成讲相声的乐子。用台面话说就是得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你要豁达些,自我些。就是做自己的事,少管别人事。那些消极的就自然远离,充实开心自己找上门了。有力气和积极性做事不然就是恶性循环了,很一段时间才能平衡回来。
你可能社交不舒服,妈的这个傻逼。或者学习,他妈的这讲的什么,或者我草留这么多作业。实际换个角度看:妈的这个傻逼笑死我了,我就偷笑,跟他争执浪费老子时间。这讲的什么啊,还不如我自己学的好呢,回头我看看自己学的有什么问题问问。看待事情的角度,决定了我们将会得到什么答案。
同样的,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有多个视角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他们的变化性,我们何不取利于自己的,哪怕仅仅是身心的一面,也是对现实自己行为的帮助。
最后,你看我的回信认真点。之前我都感觉你的回信都有些不对应我的表达。所以没事,你可以看看之前我们的信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豁达点,一想未来人生。眼下都是小事,自然分辨并知晓该做些什么有用的。
2022年10月
UAOAO 2022-10-17 PM
仔细想来,这个月在室友关系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可能是不希望室友觉得自己是个冷漠的人吧。而且,就如你的来信所述,先是互相之间刚认识不久,所以对新的环境、新的氛围充满了激情与期待,许多事情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在室友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等到新鲜感退去,为了维持这份热情带来的影响,不得不主动地耗费时间去迎合他人,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可以说,之前对室友的看法是过于理想化了,以自己的思维来看待观念不同的室友,自然会产生冲突。
昨天晚上临睡前,况兄忽然向我问起「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友」。由此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后他又问周兄的看法,而后讨论起他们的家庭、父母。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知怎么的(省略几千字,额,事实上是不记得了),我跟周兄又起了争执。他开始给我扣帽子,说我太极端、钻牛角尖、以自我为中心、EQ(情商)低之类。
我也来劲了,越争越激烈,然后他开始炒冷饭、翻旧帐,又说起华科大那个争端。再补充一点吧,当时一行就三人:我,周兄,还有一个隔壁寝室的,互相之间都认识。而周兄说当着别人的面反驳他让他很难堪,很尴尬,想揍我;如果是在寝室里,他就不会这样。
我瞬间明白了。也就是说,他的关注点在于这场争论的输赢对他的社交带来了什么影响;而我当时没顾及这些,直接就事论事,使他十分恼火。
而后,周兄说每次他提出什么观点,我总是反驳他,跟他抬杠。仔细想想,实际上,是他提出了某些看法后,我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这看法恰好与他的观点相反。这不过是我自言自语罢了,无意故意抬杠反驳他。他如此在意,说明很重视别人对他看法的认同。
终于明白了他是站在什么角度对待这些争论,但为时已晚。于是今天早晨基本互不交流,气氛十分僵硬。
所谓了解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他的过往。因此为了解决当前紧张的局势,今天中午寝室特意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专门分享讨论了一下自己的家庭和经历。周兄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家庭,而他自己从初中起就开始住校,放长假时就去打工,因此人情世故方面接触的多,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周兄说,他从未遇到过像我这样过于理性地看待问题的人。在周兄的眼中,发生争执的事件本身结论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争执对他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通俗点说,就是给不给【面子】。
重新阅读了一下之前的邮件,忽然发觉在《最近的经历》这个主题中就已经埋下了导致现在争端的伏笔。结合昨晚争执得出的结论,假设周兄是因为【面子】而拒绝听从我的建议,那么当时发生的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我也真是的,对这些事情太较真了,浪费大量精力在这无意义的争执上,搞的现在潜意识里就地想抗拒与他有过多的接触和交谈。终究是自己挖的坑坑了自己啊。
感谢写了这么多来开导我,给予了莫大的帮助,现在心情舒畅多了。正如你的信中所言:「不到两年离开学校,期间还有很多事情做。珍惜这些时光,待在学校就开心点也算不枉升本。我们何不取利于自己的,哪怕仅仅是身心的一面,也是对现实自己行为的帮助。」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不必在意自己的性格给人带来的影响。过去的就当茶后逸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了,之前的内容是在Word写好后复制到网页上的,行间距和文字格式似乎有点问题。这次是从命令行复制下来的,但愿能正常显示吧。
TYYMY 2022-10-17 PM
辨人省己,思物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