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灵魂、思想、意义、精神

2019年 1月 10日
CONTENTS


生命真的珍贵吗?人们常说的「珍惜生命」似乎确实在告诉我们生命的重要性。珍惜生命,就是尊重生命吗?这个观念,是时候该打破了。

一个人,真正值得珍惜的,是他的思想与灵魂。

人类从远古时期的猿类逐渐演化为一种具有自我意识、能思考复杂问题以及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的高智能生物。作为高智能生物,我们能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用多种象征符号记录语言。而这仅是人类能力的一小部分体现。事实上,我们人类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拥有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灵魂,即谓精神、思想,也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而生命,便是灵魂的载体,是思想与精神得以展现的表达方式。国外有哲学家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恒地活着」。我国也有俗语,谓之:「哀莫大与心死」。这两种说法虽然形式上有区别,但都表达了相同的道理——灵魂、思想与精神相比于生命而言是有意义的。

多少人,为救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却成全了他人的生命;又有多少人,战死沙场,为的是保卫自己的国家与百姓?有些人,活到了令人欣羡的高寿,年轻时却杀人无数、无恶不作;也有些人,为着名利与功禄,无视法律道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些人,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站在用尸首堆积的山顶之上,俯瞰着山脚下的芸芸众生,心中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令人恐慌不安。

我们在追求着什么?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万年,无非是用生命铺就的历史长河。生命太平淡了,俯首皆是。有生命的消亡,也有生命的诞生。生命所留下的遗迹,似乎就是它们存在的证据与意义。

意义也是一样的。一些事物之所以被称作有意义,是因为它们能有所用处。即意义是被给予的,而非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意义同思想与精神相似,是个人主观赋予事物的抽象内涵,所以因人而异。

生命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生命能够被篡改,因而能为人控制。生命都是一样的,它不同于程序,而是一种由有机物与无机物组成的能够自发降熵的结构。所以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灵魂只能由生命系统亲附。未来在人工智能当中是否会产生灵魂,或者说是否会承载灵魂,目前尚不得知。并且当前只有假设与理论,没有实验报告和典例。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而且只有人类才有灵魂。而一个人思想与精神用【高尚】与【粗鄙】加以评判,是受到来自这个群体的集体思想、社会道德、法律法规制约与影响的产物。这很明显,就如前文所引用两句人尽皆知的话。就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除非那些制约我们思想与精神的外在因素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否则我们就必须接受这些条件。这么做不仅是约束一些行为对他人有害之人的思想,更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互利互助、和谐共存的【大道】。

2019年1月10日记。


Comments: